这次加长版的居家生活, 让我们身边的环境变了、习惯的生活方式变了, 你是否发现自己无意中也会有一些小的改变呢? 这篇文章让我们盘点我们不经意的变化和成长, 希望疫情结束, 春暖花开之际, 你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一、我真的需要睡这么久吗? ---我们是否了解身边最平常的事情
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, 不能出门的自己每天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。后来却发现:越睡越累。晚上不睡, 早上不起, 接着是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涣散, 加上对疫情的焦虑和担心, 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又一天。我突然意识到, 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睡眠 吗? 渐渐的, 我开始好奇这些身边看起来最平常的事情。
推荐书籍:《睡眠革命》。谈我们似乎经常生活在离自己身体有一段距离的地方, 那些生命原本保留的规律和美妙, 可否了解过?
二、和家人泡在一起也挺好---良好的关系对于健康的意义
以前觉得跟父母在一个屋檐下好烦, 恨不得每天都出门。但是现在发现,身边有人陪, 有人做饭是多么幸福的事情。是啊,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, 让我们“不得不”在一起看看电视、聊聊天, 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少的可怜。现在的我觉得, 有家人的陪伴真好, 至少我们不是一个人。
推荐书籍:《流放的老国王》。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陪伴父母亲人, 你是从何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呢? 也许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温情的饱含泪水的瞬间, 都是你的小金库。
三、我需要买的真有那么多吗?---看清“需求”还是“需要”
都说我们是物质生活丰富的一代, 曾经觉得超市近在咫尺, 外卖就可以搞定一切。但疫情期间好多东西似乎都开始紧缺起来。看到武汉的医务人员缺物资, 同时也看到自己缺口罩、消毒水。这种“稀缺感”让我看到什么呢? 我减少了网购, 因为当我发现无法“明天送达”的时候, 很多非必须品就不买了。我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需要, 原来我们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可以很简单。
推荐书籍:《物尽其用》。谈艺术展, 谈丧失在叙述中的修复, 谈物品与人在生活中交织出的人生故事。
四、面对“不可控”我能接受了---生活里本没有那么多“应该”
原本在学期末、假期初计划要完成的工作, 现在却 因无法出门、无法返校而落空, 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对生活“失控”的感觉。后来我们发现, 也许生活中很多事情, 本来就是无法控制的, 也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。与其抱怨不可控给生活带来的变化, 不如尝试在疫情之下, 找到自己可控的方面, 让自己行动起来。比如开始帮家人做点家务、比如把眼下的课程掌握。要知道, 接纳不确定, 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技能。
推荐书籍:《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》。谈理性的选择, 谈冲动的付出, 谈你自己何其复杂, 而理性真是唯一的准则吗?
五、为什么我想回学校学习了?---我们的认知可能一直在“误导”我们
曾经期盼假期无限延长, 现在发现在家里待的时间越久越会想念学校的生活。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制定计划学习, 从未想过会想念在学校学习的日子。这还是那个我熟悉的“自己”吗? 所以, 在变化了的环境空间, 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, 你所熟悉的自己, 是不是只是那个“人云亦云”“迫于社会压力”“被环境推着走”的自己, 你最真实的自己究竟是 什么样呢? 你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?
推荐书籍:《关系性存在》。谈超越自我与共 同体, 你只是你的关系的多重存在。而这段特殊时期所经历的特殊关系, 又发现了怎样的潜能?
六、对这个世界, 我变得敬畏了---从对自己负责开始
之前看到上海在进行垃圾分类, 就想着我们省什么 时候开始。以前总觉得, 即使我一个人分类了, 但收垃圾的人们依然不分类, 能有什么用呢? 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, 就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能怎样呢? 无非是整个世界沧海一粟的个人行为罢了。但是这次我发现, 诸如食用野生动物这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小事, 真的可以带来对整个人类如此巨大的影响。这次超长的假期之后, 我觉得每次扔垃圾都慢了下来, 想要分开整理, 对于很多事也开始变得敬畏了。我想从我做起, 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。
推荐书籍:《断舍离》。谈人与物的关系, 人与自己的关系, 谈你对自己的了解。
七、我该如何活着?---当我开始了解“死亡”的时候, 也就开始尝试追问人生的意义
说不好从什么时候开始, 我们知道人是会死的。但是开始想到自己的死亡, 这段时间算是第一次吧。脑海中各种假设, 如果我被感染了, 我会怎样? 如果我的生活在最近就会结束, 我会做些什么呢? 开始思考死亡, 就意味着, 我开始思考一一我该如何活着。
推荐书籍:《恩宠与勇气》。和疾病在战斗的 每一刻, 就是当下的每一刻, 夹杂着绝望的等待与美妙的期望。
供稿:何润秋